49歲女性向來遵從醫療篩檢建議,每隔1-2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。雖然一路上檢查的結果,都顯示出一些輕微異常,但未能及時處理這些微妙的警訊,最終導致了她的子宮頸癌診斷。
病人在2023年在婦科診所的例行抹片檢查中發現異常,11月被轉診至醫學中心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。隨後進行的陰道鏡檢查、HPV檢測及子宮頸內刮除術顯示有局部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第2級 ( CIN 2) ,她接受了子宮頸錐切術,病理報告顯示局部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第3級 (CIN 3),且手術邊緣陽性表示還殘留病變細胞—這是一個需進一步評估的重要訊號。然而,她卻被建議僅需等待下次檢查。
到了2024年4月,她的後續抹片檢查顯示CIN
2,但醫師並未進行額外的處置。到了8月,她的抹片檢查顯示CIN
3,並在9月進行了第二次子宮頸錐切術,病理報告揭示存在鱗狀細胞癌(SCC),至少達第一期A2,浸潤深度達
病人在9月底尋求第二意見,診斷結果讓人感到沉重。10月MRI結果顯示子宮頸腫瘤直徑達3.3公分,且疑似侵犯左側子宮旁組織。她的初始鱗狀細胞癌抗原顯著升高至10.5,顯示疾病活躍的標誌。她的病情已被分期為2期B (IIB),診斷為中度分化鱗狀細胞癌,治療方案轉為同步放射化學治療(CCRT),並於2024年底開始接受六個療程的順鉑治療。如果當時的異常結果能得到更密切的追蹤和處理,她的子宮頸癌也許可以在早期階段避免。
她的病程突顯了不僅要定期篩檢,還需要一位警覺、用心解讀結果的醫師。她的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,但未能換來及時的處理,凸顯出一個痛心的現實:例行檢查需要細心且具同理心的醫師,才能真正產生改變。健保或醫院的制度下,過多的病人或許無法讓醫師縝密的思考與細心行動,這時對自己疾病的認知就很重要了。
子宮頸癌小常識
子宮頸抹片檢查CIN(子宮頸上皮內贅瘤)分為三個級別:
- CIN 1:輕度異常增生,通常與低風險的HPV感染有關,通常會自行消退。
- CIN 2:中度異常增生,意味著更多的子宮頸組織層出現異常變化。與CIN 1相比,CIN 2有更高的進展為癌症的風險,但在年輕女性中,有時也會自行退化。
- CIN 3:重度異常增生,幾乎涉及子宮頸內襯的全層,有較高的進展為侵襲性子宮頸癌的風險。
CIN 2的處理通常包括密切監測(重複抹片檢查和HPV檢測)或採取治療措施,例如陰道鏡檢查和活檢,或錐切術等切除程序來移除異常細胞,特別是在年長病人或具有癌症進展風險的情況。
後記 : 個案都是極端例子,因為作者看到的病人都是在外面治療失敗來問第二意見。她的醫師沒有錯,第二次她的病理從CIN3變回CIN2,醫師或許想可再等等。只是她的疾病進展太快。
用心是要花很多力氣。作者用的是一種事後諸葛的全視角度,對醫師並不公平。我要傳達的是自己對自己的疾病要是通識概念,而非全讓看診時間有限的醫師決定。如果病人向醫師提出自己的憂慮,我認為醫師會早點作第二次的子宮頸錐切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